全部分類

                    台州臨海戶外休閑用品:為何能逆勢突圍?

                    發布時間:

                    2019-07-05 14:43


                    10月28日,第八屆中國(臨海)戶外家具及庭院休閑用品展覽會開幕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短短幾天,展會成績十分可觀:186家企業參展,2015名采購商到會,其中境外采購商425名,達成境外意向訂單1457萬美元,境内意向訂單5660萬元人民币,金額較上屆分别增長11.7%和13.5%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這樣一組數據表明:雖說去年因為中美貿易摩擦,一度讓這個外貿依存度高達90%的行業蒙上陰霾,但如今,通過企業自救和政府引導,行業正逐漸走出陰霾,穩健回升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數據顯示,今年前三季度,臨海戶外休閑用品産業自營出口額達70.8億元,同比增長12.7%。臨海戶外休閑用品産業正在逆勢中實現突圍!

                    舶來的産業

                    這是一個源頭在外的産業,稱之為“舶來品”并不為過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從在廣東一帶承接戶外休閑用品零部件加工單開始,上世紀90年代初,部分市場嗅覺敏銳的臨海人把太陽傘、戶外遮陽棚、戶外休閑家具等工藝引進當地,之後,建工廠、辦企業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彼時,創業大潮浩浩蕩蕩,剛二十歲出頭的謝建勇在小芝創辦了工藝品廠,說是工廠,其實是家庭小作坊,幾台簡單的設備,生産木衣夾、木制太陽傘,沒有技術,自己慢慢摸索,或去外地向别人請教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當時,小芝到臨海城區的公路狀況很差,集裝箱過不去,他們就自己裝卸,用小貨車把産品運到臨海,再裝箱到甯波。直到後來整體搬遷到城區,企業才走上每年翻番發展的快車道。這家企業就是如今戶外休閑用品行業的龍頭永強集團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1990年春季廣交會,臨海太陽傘亮相國際市場,銷售收入近100萬元,這是臨海人在休閑用品産業挖到的一桶金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從此以後,這個行業發展勢頭驚人,2000年産業進入規模發展,行業當年銷售收入近3.5億元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2003年,臨海獲評“中國戶外休閑用品生産基地”,9年後,又成為“中國戶外家具及庭院休閑用品出口基地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從“生産基地”到“出口基地”,臨海用時二三十年。“某種程度說,這是一個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行業。”臨海休閑用品行業協會秘書長羅幫仁說,如今臨海戶外休閑用品行業已超越廣東,湧現出永強、正特、臨亞等龍頭企業及一大批産值達億元的成長型企業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牽一發而動全身

                    源頭在外,市場也在外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臨海戶外休閑用品産業外向程度高,市場涵蓋歐美、中東、東南亞及非洲部分地區,其中北美市場占據30%左右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當前,臨海戶外休閑用品輸美産品為鋼管或鋁管制架的藤編椅、特斯林布椅、折疊椅、躺椅、折疊鋼管遮陽篷、遮陽傘等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中美貿易摩擦剛開始,美方公布的500億美元加征清單中,基本不涉及上述産品的海關編碼範圍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但随後,美方對中國輸美2000億美元的商品稅實行加征25%的稅額,臨海戶外休閑用品的輸美産品多數中槍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按慣例,每年五六月份,美方戶外家具采購商将按照約定,對中國國内的供貨商陸續下單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此時正值國内休閑用品工廠的生産淡季,一衆企業正等着訂單下達,趕在生産淡季儲貨,到10月以後陸續出貨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然而,貿易摩擦突然升級,美方采購商不敢下大單了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“加征關稅讓他們下單意願馬上減弱,本來6月份就下單,但現在不敢下大單,隻敢分批次下一些散單,先試試美國國内市場的接受能力。”羅幫仁說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放在以往,一些骨幹企業在美國市場訂單下達之前,就開始采購備料。他們要趕在整個行業的淡季,原材料相對低價時期,先行下單采購,不誤美方訂單下達以後的趕貨周期。但這時,國内企業的采購也不敢貿然采購備料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貿易摩擦沖擊力之大,毋庸置疑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龍頭企業永強集團,幾乎一半的出口市場都在美國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正特股份有近500萬美元的出口商品名列其中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臨亞股份美國市場出口占比20%,其中帳篷産品影響大,訂單量下降1/3,“而且減少的都是大單子。”公司品牌推廣部經理單軍說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受沖擊的都是大企業,相比之下,小企業因為主要市場在歐洲和東南亞,牽涉并不多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“沖擊力大,但影響面窄。”羅幫仁說,稅額提高後,采購商會把增加部分轉嫁給美國國内消費者,商品将提價。因此,勢必會降低美國消費者消費意願,銷售量減少。采購商下不了單,也不敢下單。而國内的戶外休閑用品企業,則因少賺或不賺錢而縮減規模,減少利潤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分蛋糕和做蛋糕

                    躁動與焦慮之下,企業紛紛尋找出路與自救辦法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和美方議價,分攤加征稅額是衆多企業先想到的辦法之一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“公司與國外銷售簽訂合同主要執行FOB價格,關稅都是客戶方自己承擔,最終會轉嫁到終端消費者。我們也降價一部分。”永強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正特股份則按照“穩基數、拓空間”的思路,對涉及增加出口關稅的商品主動降價5%,以穩定原有訂單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而在美陽傘業,外貿業務員梁豔表示,他們主營遮陽傘,美國出口訂單占據20%左右,貿易摩擦開始後,美方訂單一直沒下,後來與美方協商,按彙率分檔定價,并将價格下調了1.5個百分點,“單價降了,但今年訂單量還是保住了。”

                    此外,衆多企業再度搶灘歐洲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9月的德國科隆展會上,永強、正特參展,收效良好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“這麼多年我們一直主攻美國,但現在要把更多的精力和人力投向歐洲。”永強集團行政總監龐瑩瑩說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但蛋糕就那麼大,其他企業也正一股腦湧過來,“利潤下了幾個點,我們能扛住,别的小企業未必能扛住。”龐瑩瑩說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的人把目光瞄準國内,“分蛋糕”同時也在推陳出新,做大蛋糕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“戶外用品畢竟不是室内用品,國内消費者還沒養成戶外休閑習慣,國内市場占比不大,從全行業看内銷隻有10%。”羅幫仁說,随着消費升級,國内戶外休閑的興起,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國内戶外休閑用品市場,前景可觀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“未來5到8年,國内市場肯定頂得上一個歐洲。”正特股份總裁陳永輝說,他們專門設立了全資子公司浙江晴天花園家居有限公司,為國内客戶提供一站式的戶外休閑服務,以高附加值消化成本壓力,如今公司每年有1/4的産品銷往國内市場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“近兩年,我們新成立了一家電商公司和一個塑膠産品生産車間,都是針對國内市場采取的措施。”臨亞股份品牌推廣部經理單軍透露,他們用塑料、大理石等材質開發出适合國内高中低端各消費層級的産品,去年内銷已近億元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紮根還是轉移?

                    記者了解到,除了轉移市場,部分企業籌劃将産能轉移到以越南為主的第三方國家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近期,已有部分企業派高層赴越南、柬埔寨進行投資設廠考察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“為何會選越南?因為這裡産業鍊初步形成。”羅幫仁說,“雖然越南土地租金和國内相當,但人力成本比國内低30%。”

                    不過,對于産能轉移的想法,企業内部也仍有讨論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“即便是往東南亞方向轉移,也隻有轉移木制品産業,金屬類産品還得留在國内,因為那邊配套不全,鋼材和鋁材等供應跟不上。”臨海戶外休閑用品企業相關負責人認為,戶外休閑用品産業季節性明顯,忙季對工人有加班需求,且對手工技術也有一定要求,而這是第三國所缺失的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記者從行業協會及多家企業了解到,當下,臨海産業鍊上下遊較為成熟,衆多企業家也有“紮根本土”的情結,作為傳統勞動密集型産業,更易牽一發而動全身。他們也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能夠妥善解決企業在用人、土地等方面的問題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其他資訊